未来中药饮片行业想要持续稳定的发展,必须完成从乱到治的转变,这需要管理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。规范、集中、创新将引领中药饮片行业发展。
专家指出,未来对于饮片行业的管理和规范将日趋标准化。目前我国除对部分急需加强管理和科研基础较好的品种,如大黄、丹参、青黛等70种中药饮片实行批准文号管理试点外,还未全面实施中药饮片批准文号管理制度,未来将向药品文号管理方向发展,没有取得批准文号的品种,中药饮片企业将不能再生产此类饮片品种。在中药饮片标准方面,我国不仅在饮片炮制上缺乏统一标准规定,而且在饮片质量控制标准上长期缺失。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质量和疗效有很大影响,但是据统计,目前,中国药典中明确炮制标准的药材仅占全部药材的2.7%,药典无明确规定的参照各省市地方规定,但各地中药饮片炮制工艺多样,有的差别很大,甚至互相矛盾,这就导致出现中药饮片最终产品质量和疗效的地方差异,影响了中药饮片良性发展。
另外,中药饮片质量评价长期使用外观、颜色、气味、水分等相对简单的表观评价标准,缺少诸如关键有效成分、农残、重金属有害成分检测等量化评价标准,这也是妨碍我国中药饮片健康发展的因素之一。目前,一些行业领先企业开始注重中药饮片的质量量化评价,比如盛实百草等建立行业领先的检测中心,运用各种色谱、原子吸收等工具量化评价中药饮片质量。
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子种苗专业委员会的赵润怀在论坛上指出,对中药饮片企业来说,最重要的就是要建平台、做追溯、树品牌。中国中药协会专家任玉珍认为,中药饮片企业想要做大做强,首先要提高市场占有率,对地产特色药材要实施商标保护、专利保护、新药保护等保护措施,积极转变中药饮片现有生产模式,走大企业、大品种、大市场之路,力争成为龙头企业。我国中药饮片行业虽历经数千年发展,但是真正开始产业化的时间并不长,行业中虽有大量中药饮片企业存在,但尚无真正优势龙头企业出现,未来兼并重组将成为趋势。
从剂型来看,传统中药饮片汤剂入药使用,需要水煮煎服,耗时费力,对患者来说存在使用和携带不便、有效成分使用不充分问题。近年来,以中药配方颗粒和超微饮片(破壁饮片)为代表的新型饮片适应消费需求,迎来高速发展,新型中药饮片对传统中药饮片有较大替代空间。我国中药配方颗粒近年来销售收入增长迅速,据前瞻网数据,销售收入从2006年的2.3亿元增长到2014年约65亿元左右,年复合增长率达52%,中药配方颗粒在中药饮片中的比重也从1.2%提升到4.3%左右,预计2016年将突破百亿元规模。超微饮片是第三代饮片,指采用超微粉体技术将中药饮片粉碎成1μm~75μm超微粉,使药材植物细胞破壁率提高,有利于其有效成分的溶出,增加药物的比表面积,使其增加吸收速率和吸收量,再用现代制粒技术制成的颗粒型饮片,主要供中医临床配方使用。超微饮片对比传统中药饮片,不仅免煎,使用便捷,而且由于使药物有效成分破壁释放,药效大幅提高。